close
管寧、華歆共園中鋤菜,見地有片金,
管揮鋤與瓦石不異,華捉而擲去之。
又嘗同席讀書,有乘軒冕過門者,
寧讀如故,歆廢書出看。寧割席分坐曰:「子非吾友也。」
《世說新語‧德行》
這是大家比較熟悉成語"割席絕交"的典故,
另外一個比較少人知的典故,
他們處在東漢未年那個亂世,
有一次管寧、華歆坐船行在大江上,
有人被盜賊追殺向他們呼救,
管寧說他們的船很重,
不該停下來救他們,
但華歆認為不該見死不救,
所以就將他們救上了船,
沒多久盜賊的船追了上來,
眼看愈追愈近,
華歆就說要將那些救上船的人們趕下去,
以便減輕船上重量好逃走,
但管寧說一開始沒有救他們上船,
他們就沒有責任,
但即然已經將人們救上船了,
就有道義責任好事做到底…!
時窮節乃現,
一個人的人品好壞在平常時日是看不出來的,
一旦到了最危急了時候,
是會堅守道義責任還是背棄春秋大義,
在這時就看得出來了,
就如俗諺所說:
等潮水退了,就知道誰沒有穿褲子。
管寧後來一直避居遼東成為隱士,
國學大師錢穆教授的「中國史學名著」一書說,
極為推崇管寧的人品,說他是「三國第一人物」;
而華歆則一直爭名於朝,曾助曹丕迫漢獻帝禪位,任魏國司徒。
罷工不是請客吃飯,
是大家拿著工作飯碗在搏命的,
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立場,
只是看有人平常網上發言常是慷慨激昂,
真的要出來拼命時,
卻又縮了回去… !
想起成功三要素:
臉皮厚;
心腸黑;
不要臉 !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