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黃忠盛教官寫的:
其實戰鬥機飛行員高淘汰比的情形,
不是機密且各國都相似,
因為動輒10-20億元臺幣的培養費用,
並無法讓每個人都嚐試到底才放棄,
各國也都負擔不起這個花費。
所以只能留下最有潛力,
學習力最強的學生(至少初期只能如此)
曾有人說只要汽油燒的夠多,
「猴子」也可以學會飛行,
但問題是經費不夠,時間也不允 許。
所以至少有些我認為遠比我優秀的同學,
卻在時間的壓力下被停飛,或許再飛幾個小時,
他可能就開竅了也說不定,
只是現實總是殘酷的,讓人無法回頭。
其實 國家花費在每一個飛行員身上的投資,
少則數億,多則到20-30億,
全國加總後,真的有天文數字的感覺。
我們同學一期約300人,
最終飛出來戰鬥機飛行員 約50人,空運機10人
,存活率約20%。
比起民航機學飛的70-80%成功率,
好像殘酷了不少。
但因為個人作戰能力如果不行,
不但自己陣亡不說,
還會連 累長/僚機,
甚至於整個作戰成敗,
所以高淘汰率是不得不的唯一選擇。
我很榮幸在生命中的一小段時光裡,
和同我一樣不為外界知名的空勤兄弟手足與地勤同仁,
用無悔的青春歲月,
化成天空中看不見的長城,
雖然飛行的風險不能完全避免,
但我相信所有人,都像我一樣,
選擇飛行單飛的一刻,
就沒想過能活過30歲。
全站熱搜